
下半年银行股的股价波动钻石配资,成为了多家银行业绩发布会的重要主题。
11月13日,北京银行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。党委副书记、行长戴炜,独立董事瞿强,董事会秘书柳阳,财务会计部总经理张艳华出席并回答投资者关注的问题。
对于股价、市值管理、零售业务、对公业务、负债成本灯问题,甚至相对有点跳脱的,是否会在app平台卖房的提问,管理层都一一给与了回应。
独董:理性看待短期价格波动关于股价的阶段性波动,独立董事瞿强表示,尊重资本市场运行规律,理性看待短期价格波动,坚持以可持续的经营业绩与稳健的股东回报来支撑公司内在价值。2025年以来,银行板块在上半年上涨后于下半年经历一轮回调,主要受“慢牛”导向下权重板块阶段性抛压、资金风格从“高股息+防御”向其他板块切换,以及部分快节奏交易型资金达到止盈条件等因素影响,并不改变公司长期价值基础。
从中长期表现看,自2022年北京银行深入推进数字化与特色化战略以来,公司进入估值修复通道,股价曾连续三年上涨、累计涨幅显著,2024年市值重回并站稳千亿,体现资本市场对经营质效与发展确定性的认可。2025年上半年公司股价延续稳健态势,阶段性市值最高达约1522亿元;下半年随板块性调整回撤,但市场对北京银行“盈利稳、估值低、股息高”的核心特征认知未变,高股息与稳定分红仍是定价锚。公司始终坚持稳健的股东回报导向,近年现金分红比例始终保持在30%以上,最新股息率处于同业前列,为长期资金提供可预期的现金回报与安全垫。
面向长期资金持续沟通在市值管理与预期引导方面,北京银行坚持“长期主义、市场化、专业化”的原则,面向长期资金与耐心资本开展有组织的持续沟通:
一是主动对接大中型公募、保险、养老金、外资等中长期资金,拓宽优质投资者基础;
二是保持与头部券商分析师、研究机构的高频互动,及时、清晰、可验证地传递经营进展与风险边界;
三是坚持高质量业绩路演与说明会实践,持续提升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与可读性;
四是董监高根据监管与合规要求开展自愿增持,传递对公司长期发展的坚定信心;
五是主要股东与长期机构持股占比稳步提升,体现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。这些举措共同作用于“看得见、可跟踪、可评估”的预期管理,助力股价围绕内在价值运行。
瞿强还表示,公司密切关注外部环境的阶段性不确定性,包括利率中枢演变、行业竞争与同业化趋势,以及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新规过渡期结束后的市场观察点等。将坚持穿透式管理和前瞻性风险识别,夯实拨备与资本缓冲钻石配资,保持资产质量稳定与风险成本合理可控,以稳健的财务韧性承接外部波动。
总体而言,对公司长期发展前景保持坚定信心,将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市场情绪的不确定性,通过持续优化负债结构、巩固对公与零售两端“稳中提质”、做强科技金融“第一战略”、强化综合金融与生态化赋能,并坚持稳定、可持续的股东回报,努力实现公司价值与股东回报的长期均衡增长。
积极吸引耐心资本增持党委副书记、行长戴炜也表示,北京银行高度重视市值管理工作,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,坚定不移地推动公司价值的回归与提升。
一是坚持高质量发展主线,提升经营发展质效。持续推进“123456”战略,着力打造“五大特色银行”,持续提升市场竞争优势与服务实体经济能力,加快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,为利益相关方创造更大价值。
二是强化沟通,主动做好价值传递。每年组织定期报告业绩发布会、线下路演、投资者调研交流、券商策略会等形式多样的投资者交流活动,及时向市场传递经营管理信息,通过上证e互动平台、投资者热线和电子邮件等沟通渠道,持续加强投资者沟通,增进市场认同。
三是高度重视股东回报,致力于为股东创造稳定的投资收益。2007年上市以来,北京银行通过现金分红、送股累计向股东分配利润超700亿元,现金分红比例保持在30%以上,股息率在同业中保持较高水平,未来也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分红回报,与股东共享发展成果。
四是积极吸引耐心资本增持北京银行股票。进一步加强与主要股东的日常沟通,加大对公募基金、商业保险资金、养老保险基金等中长期资金的路演推介,吸引更多耐心资本增持北京银行股票,向资本市场传递发展信心。
未来北京银行将继续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,持续提高投资者交流水平,为股东及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回报,推动市值向内在价值回归。
消费贷方面重点支持消费升级领域关于零售信贷业务,党委副书记、行长戴炜介绍,北京银行坚持稳健发展零售信贷业务,秉持“质量、效益、规模”的动态平衡,不断提升零售信贷业务价值创造能力。
按揭贷款方面,贯彻落实国家房地产金融政策,聚焦好房子与城市更新等重点领域,优先保障首套刚需购房群体的信贷需求,执行差异化住房信贷政策,坚持因城施策,加大北上深、长三角等地区人口净流入城市、核心城市群高品质住房项目的信贷供给。
经营贷方面,积极践行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,聚焦优质客户、优质资产,创新推出“绿色快贷”等新产品,落实国家纾困政策,切实缓解小微企业“融资难、融资贵、融资慢”问题,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。
消费贷方面,紧扣国家“扩大内需、提振消费”战略,重点支持绿色消费、以旧换新、家装、汽车等符合消费升级趋势的领域钻石配资,以“场景搭建+客群聚焦”激发居民消费潜力。
同时,加强风险防控,通过“精准客群筛选、全流程监控、科技赋能、合规底线”四大支柱平衡风险与收益,实现“用数据说话、用模型决策、用技术提效”,结合宏观经济周期动态调整策略,推动零售信贷业务高质量发展。
对于是否会在app平台卖房的提问,党委副书记、行长戴炜表示,围绕客户信贷需求,“京彩生活”手机银行为客户打造了贷款服务专区,涵盖房贷服务等相关功能。关于提出的功能,将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,进一步研究可行性。
公司有效客户数增幅17%关于对公业务,董事会秘书柳阳介绍,北京银行客群基础持续夯实,强化战略客户统筹管理。主动升级央企客户服务体系,试点央企总行直管模式,实现央企客群带动存贷款规模双升。持续深化综合金融服务,深入践行GBIC²组合金融服务理念,扩大市属国企及其子公司合作覆盖面,推动二三级子公司合作率较年初提升1.33%。不断提升机构客户服务质效,聚焦校园客群,打造全新校园智慧餐厅场景金融应用系统“京心云餐”,服务北京地区师生超万人。
深化腰部客户经营布局。深耕清洁能源、汽车、高端装备制造、医药及医械设备、新材料、消费电子及半导体、低空经济、人形机器人、商业航天、三算(算法算力算据)十大赛道,截至报告期末,十大赛道累计落地业务(FPA口径)规模超6700亿元,覆盖客户超4400户。
推动基础客户扩面提质,对内加强存量深耕,通过产品嵌入营销,提升客户体验,增强客户粘性;对外公私联动强化综合服务,通过场景嵌入营销,提升客户拓新效率。截至报告期末,公司有效客户数351873户,较年初增长51333户,增幅17.08%。
负债成本继续保持行业领先优势柳阳还介绍,北京银行将压降负债成本作为管理息差、降本增效的重要抓手,一是坚持以存款为核心优化负债结构,加大存款业务发展力度,截至报告期末,存款总额较上年末增长7.60%,存款日均余额占付息负债比重达到63%以上。
二是加强存款结构管理,以深耕客户为抓手,以产品服务为链接,积极拓展低成本活期存款,实现低成本活期存款规模的稳健增长,加强高成本存款管理,持续优化存款期限结构。
三是优化主动负债结构,精准对接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及非银活期结算客户,沉淀低成本同业结算存款,加强同业负债精细化管理,降低同业负债成本。
四是加强定价管理,紧跟行业趋势调整存款利率,提升存款精准化定价能力。
从负债端来看,自5月行业调整存款利率后,存款成本下行趋势有所加快,但是存款规模增长速度有所放缓,存在一定的存款同业化趋势,同时同业负债利率较低点有所反弹,一定程度上影响负债成本下降速度。
未来将一方面加强负债结构调整,提高活期存款占比,控制高成本存款规模增长,推动通知存款利率进一步下行;另一方面控制同业负债规模增长速度,加大低成本同业活期存款营销力度,进一步压降负债成本。
截至报告期末,北京银行付息负债平均成本率1.68%,较上年末下降0.39个百分点;其中存款平均成本率1.56%,较上半年末下降0.31个百分点,负债成本继续保持行业领先优势。
夯实个人养老金领先优势党委副书记、行长戴炜表示,儿童金融方面,2022年6月1日,北京银行推出“京萤计划”儿童综合金融服务品牌,并陆续升级至3.0版本,以“金融+”贯穿全生命周期服务,推动向“金融+教育+社会”的生态化延伸、向“全关系+全周期”的立体化链接。经过三年多的创新迭代和持续耕耘,截至2025年9月末,全行儿童金融客户数突破238万户,举办各类京苗俱乐部活动3万场。2025年9月,北京银行联合北京市、天津市、河北省三地妇联,于服贸会推出京津冀家庭服务体系,发布京津冀家庭套卡,聚焦亲子家庭需求,深耕亲子家庭场景建设,打造亲子家庭专属权益,推动“儿童金融”向“家庭金融”拓展,进一步丰富儿童金融服务内涵。同时打造“京津冀财商嘉年华”系列活动,探索“京萤儿童观察团”模式,助力构建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。
养老金融方面,北京银行持续完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,擦亮“京行悠养”特色品牌。以“京心相伴,悠养未来”为宗旨,持续提升养老金融服务质效,塑造“京行悠养”品牌核心竞争力。一是夯实个人养老金领先优势,截至报告期末,全行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190万户,北京地区占比68%,服务首都市民优势显著。二是升级养老金融服务体验,贯彻落实个人养老金政策要求,新增3种领取条件和2类申请渠道,优化个人养老金保险线上投保流程,满足客户多样化服务需求。三是强化养老金融产品供给,新增养老专属指数基金Y份额20只,推出55周岁及以上客户专属理财产品,搭配专业养老规划工具,提供长期投资陪伴。四是开展养老金融品牌宣传,加强政银企合作,积极参与四季青论坛,拍摄《蜜蜂计划》备老专题节目,开展“悠养人生”系列活动,拓展养老社区参观、健康权益体验等服务,全力提升品牌形象。
“专精特新第一行”差异化战略党委副书记、行长戴炜介绍,北京银行坚持特色化发展,持续优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,围绕科技企业从初创到成熟的不同阶段,打造了全周期、接力式的产品矩阵。针对处于发展早期的科技企业,通过“科创e贷”“金粒e贷”“创新积分贷”等产品,提供早期资金支持,助力解决“首贷难”问题;通过“研发贷”适配企业科技创新、科技项目研发、科技成果转化等多场景需求,精准覆盖高新技术企业、创新型中小企业等客群。针对成长期科技企业,推出专精特新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属线上产品“领航e贷”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项产品“智权贷”,面向科技创新能力强、市场竞争优势突出的科创企业推出“领航贷”,贷款额度进一步提升,助力企业加快发展步伐。
此外,针对被投企业推出专属产品“联创e贷”“e投贷”,实现股债联动赋能,进一步提升初创和成长期科技企业服务能力。针对成熟期科技企业,提供银团贷款、并购融资、科技创新债券等产品服务,全力保障重点项目融资需求,帮助企业向科技产业上下游布局,同时注重发挥“链主”企业引领作用,加大对核心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科技企业融资支持。
相比同业,北京银行的优势不仅在于产品,更在于支撑产品高效落地的整体体系。
一是系统化的战略布局。战略上高度重视科技金融,将科技金融作为“第一战略”,将专精特新作为“一号工程”,提出“专精特新第一行”的差异化战略,并通过出台科技金融发展规划、全生命周期服务若干措施等,对产品服务进行了系统性的设计与安排。
二是集团化的综合服务能力。整合基金、保险、理财、融资租赁等集团资源,为科技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与非金融服务,适配其多元化、个性化需求。
三是专业化的经营与风控体系。搭建“1+18+N”科技金融专营架构,确保服务的专业与敏捷。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,开发风控模型、优化业务流程,通过智慧风控提升服务效率。上线“科创雷达”评价体系,通过多维度指标,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精准画像,赋能产品营销与风控。
四是生态化的资源整合赋能。北京银行的角色已经超越传统的信贷提供者钻石配资,转变为创新生态的参与者、构建者,积极链接政府、园区、创投私募、交易所等各方,为科技企业提供“融资+融智+融商”的综合赋能。
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,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、财务状况或需要。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。据此投资,责任自负。淘配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